狗品种史什么意思?
就是人们通过观察,发现某个狗有某项特性,从而将其单独分出并定义为一个新的亚种或品种。 当然这个划分并不是胡乱进行的,而是有一定依据的,一般我们根据一个狗的不同,主要将其分为两个类别:
1. 纯种犬(purebred dog)这类动物我们比较熟悉,是指具有相同血统,遗传基因一致的狗,比如同样是狼狗,但是我们是按照祖先来源进行划分的,而不管是土狗还是沙皮或者德牧,他们都是同一物种,拥有相同的遗传基因。
2. 混种犬 (mixer breeds) 这部分狗一般都是杂交出来的,比如串串(是两只不同品种的狗交配繁殖出的小狗),土狗(是杂食性狗与狼在自然状况下繁殖而成)。不过现在也有人把某些纯种犬通过杂交配出来一些新犬作为宠物来养。这些犬虽然也是同一个物种,但是因为祖源的不同,通常它们在外形、性格上会有差异和特征。
而我们说的“品系”也就是在这里面,因为不同品种的狗们通过一代代的繁育,最终它们的性状会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我们在分类的时候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进而将它们单独分出来。 至于“历史”,那当然是这一串分类过程的时间线了。
狗有上千年的历史,人类在驯化狗的过程中不断按人类的需求进行选育,并通过杂交,选育出许多不同习性和不同外貌特征的犬种,比如为追逐狐狸而培育出的狐狸猎犬,为猎熊而培育出凶猛有力的獒犬,为看护羊群而选育出的波尔艮犬;为提高搜索辨别能力而培育出灵敏度极高的灵犬,为快速奔跑追捕猎物而选育出像猎豹一般飞驰的灰猎犬。
为了规范犬类的血统和血系,将各种特性更加完美的固定下来,国外从百余年前开始就对各种犬进行品种的严格管理,只有血统纯正,外貌特征符合该犬种标准的犬,才能在品种管理协会进行登记,进行繁育。协会定期组织犬的品评活动(犬展),将符合和超过该犬种标准的犬留下作为种犬进行繁育,将不符合该犬种标准的犬禁止繁育,以保证犬的品种纯正和不断改良,使犬在不断的繁育中更加接近该犬种的理想标准。
犬种管理最著名的协会是美国AKC协会。我国刚刚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德国牧羊犬,罗威纳犬,杜伯曼犬,大白熊犬,圣伯纳犬,秋田犬等犬种,经过几十年的繁育,已形成了完善的繁育体制,品种已日臻完善。国内犬的品种繁育管理隶属于公安部和农业部(畜牧局)管理。犬的品种繁育管理经过百年的沿革,已形成了完善的犬种繁育体制,繁育的犬种接近百种之多,犬的品种繁育越来越接近各犬种的理想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