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身上的虫怎么驱掉?
猫身上常见寄生虫可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种,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蛔目、绦目、吸虫目等,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虱目、蚤目及蜱虫等等。 不同的虫子,其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适宜在猫咪的体表或体内不同部位定殖,由此而导致的作用机理也不同,因此驱虫药的种类也有区别~!
1、体内寄生虫——成虫期
(1)线虫类: 胃肠道内线虫大部分可以随粪便排出来,小部分会在体内不断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对这类寄生虫的杀灭需要经过消化道的药物,比如阿苯达唑等。
(2)绦虫类: 消化道内的绦虫,其感染过程与线虫类基本相似,也是经口摄入,虫体在消化道内发育为成虫,然后分泌大量消化液溶解组织,寻找合适的部位钻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液循环,并在其中发育为较大的成虫。对于绦虫类的预防主要切断传播源即可,即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加强铲屎工作和定期消毒;治疗则是使用涤虫剂类药物,比如硫氰酸红霉素、氯苯腈胺,或是阿苯达唑等。
(3)吸虫类: 此类寄生虫主要寄生在消化道的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表面,吸收肠道内的养分,当虫体感到饥饿时,则会吸取细胞外营养,导致消化道壁损伤,出现炎症反应甚至穿孔。对于吸虫类的防治关键就是要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另外,如果宠物猫狗喜欢喝生水的话,一定要经常给它们换新鲜的饮用水。预防可以投喂抗吸虫药,如尼托灭尔片等。
(4)寄生虫卵: 有的寄生虫以幼虫形态进入体内,在幼虫发育为成虫之前,必须先要经过一个脱壳的过程,而幼虫脱壳之后就会变成虫卵,这个时候如果未能及时消化液溶解,虫卵就会在体内四处游动,找到适合的地方着床后发育成幼虫,这个过程很容易被药物阻断。在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作用机制。
2、体外寄生虫——成虫期
(1)蚤目: 宠物外出游玩时可能接触传染此寄生虫,回家后身体敏感皮肤瘙痒,应该仔细检查有无体外寄生虫叮咬,如有可用酒精擦拭杀虫。预防主要是搞好个人卫生,必要时可以使用除虫药剂浸泡衣物、鞋子等。对已经感染的动物应及时处理,防止重复感染。
(2)虱目: 同蚤目,预防同蚤目。需要注意的是,耳部和头部边的虱子可能会爬进耳朵里,引起宠物痒痛不适,应及时清洗外耳道,防止耳道发炎。
(3)蜱目: 夏季是蜱虫高发的季节,应注意做好卫生工作,及时清理毛发,防止蜱虫侵入毛孔,诱发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