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山南笨笨怎么死的?
《藏獒》一书讲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西部藏区一个叫雪巴的藏族部落的故事。部落里的一条纯种大黑獒在一次对抗外来土狼群的战斗中负伤,它最后在爱人白母獒(玉碗娘子)的照料下死去,玉碗娘子也因郁积忧伤,随大黑獒而去;该部族另一条犬王大绿獒(东宫格桑)和它的哥哥大红獒(西宫扎巴),为了保护小主人家的羊群而同时战死。
这段描写是全书的高潮,是作者笔下一曲壮丽的悲歌,也是全书最具有感染力的部分。该书作者为刘家峡水电基地第二代员工,后来曾参与三峡水利工程开发。也许由于作者具有大型水电开发工程的从业背景,在其描写雪巴部落对抗土狼群的这段文字中,也不时流露出了大坝放水和水库溃坝般的汹涌气势和摧枯拉朽的能力。雪巴藏民的养獒习俗,与汉族地区民众的龙舟竞渡和摔跤运动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描写这段文字时,作者也赋予它们以象征意义。
《藏獒》里的那些狗,并不单是动物意义上存在的生灵,它们被作者赋予了情感和性格,作者倾注了很多的爱与痛,悲和喜。雪巴的母獒,在受到爱犬的死亡打击后,有的如玉碗娘子一样随其而去,有的则担负起抚养其后代的责任,这又与中华民族的繁衍习俗是相承的。在这部小说当中,作者大量运用人格化的笔墨来描写犬类,将那些被当成是人的同伴和家奴的动物,真正当成了一个活的生命进行对待。这种将生命平等对待的笔法是《藏獒》的创新之处。
在描述雪山群狼的时候,作者同样是用拟人化的笔法,让狼也成了有人性,有七情六欲的生物。他们之间有爱情也有欺骗,有亲情也有背叛。《藏獒》的叙事结构非常独特,作者将整个藏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当作了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展开三个分支,一是汉藏文化的接触和交融;二是藏族文化在不同流派之间的冲突和共存;三是动物世界中的生命规则和文明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