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自身带狂犬病吗?
狂犬病,也就是恐水症,这是一种侵犯犬类以及人类,并且潜伏期比较长的狂犬病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过度兴奋、恐水、怕风,这种病症一旦发作,非常迅速,往往会一发作就死亡,一般死亡率接近100%,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医治成功的病例。狂犬病的发病率,在国际上,狂犬病的总发病率一般都在0.1%-0.3%之间,我国仅江苏省如皋市因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病例,发病率为0.035%。从全国总体来看,每年的发病率不到0.01%。因为发病率比较低,所以狂犬疫苗的使用率比较低。狂犬病的诊断比较复杂。在狂犬病的潜伏期,即患狂犬病的动物和人中,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很难被发现。潜伏期过后,才会表现出狂犬病的症状。这时病人表现出极度恐惧,怕水和食物,常自杀或不自主地吞咽,同时有很多发病症状,包括极度恐怖、恐水、怕水声、看见水或听到水声,甚至提到和水的关系密切的事物,都可引起患者全身剧烈的恐怖、焦虑,产生强烈的恐惧:如不敢洗澡,不敢和他人近距离接触,甚至不敢上床睡觉,虽然意识到这样会给他人造成威胁,但无法克服。患者有咽喉壁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窒息感、头痛,四肢有麻痹、无力、反射亢进。
狂犬病毒会潜伏在动物体表,但主要还是存留在唾液和脑组织中。动物本身会不会带狂犬病,还得看这个病毒在它体内繁殖得怎样。狂犬病在哺乳动物之间传染。狂犬病毒是通过宿主动物的咬伤或者抓伤,以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感染。在流行病学方面,流行性分布在亚洲西南部和东部地区,其次是北美和西欧一些国家。家养宠物大多是带狂犬病毒的,所以人被感染狂犬病毒的机会很多。但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增殖情况看,野生的狂犬病毒比家里饲养的携带的病毒量大得多,所以被家养宠物咬伤或抓伤的感染机会比被野生动物咬伤或抓伤的机会少。一般病发之前,狂犬病毒在动物体内经过3-4周的增殖,才达成狂犬病病毒,所以从咬伤到发狂犬病的潜伏期,也就是说狂犬病毒的扩散期是比较短的,一般十几秒钟到几分钟后,病毒就会进入到人体的消化系统。狂犬病毒对人体肠道的消化环境适应能力不强,所以进入体内的狂犬病毒多数会被杀死,能透过胃肠道黏膜进入血液并进入神经组织的狂犬病毒量少,不能发病。死亡的狂犬病毒会在人体肠道内沦为核酸类的物质,所以人吃了被狂犬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这种狂犬病毒并不能寄生下来,不能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