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垫有什么症状?
脚垫,医学上称为足跟胼胝(读音lián zhī)或脚跟结节,是发生在足部的劳损性皮肤病,表现为脚趾底、脚后跟或者脚掌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如果鞋袜不合适,走路时间过长,或者站立时间过久,容易引起脚部劳损,从而产生脚垫。 脚垫的形状和大小各有不同,有的呈扁平状,有的则是突起,有大的脚垫也有小的脚垫。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只有踩在硬物上时才有痛感。有些患者的脚垫明显突出,脚底下像踩着一块基石,则可能伴有疼痛,影响行走。
引起脚垫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肥胖、患有糖尿病等疾病以及长时间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有关。 对于非疾病所致的脚垫,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注意改变不良的姿势和生活习惯就可以。比如避免长期站立、久坐,适当运动,增强腿部肌肉力量;适当休息,睡觉时抬高患肢;鞋袜选择舒适透气,不要过紧;同时注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用力揉搓,更不要自行处理,以免引起皮肤损伤或感染。
如果是由于疾病引起的脚垫,则需要根据病因来治疗原发疾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脚垫,待原发疾病治愈后,脚垫会逐渐软化消退。但对于一些特别巨大的肥厚脚垫,如果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
脚垫初期症状
早期的脚垫只有薄薄的一块,一般不痛也不痒。有的朋友摸到这一块厚厚的茧皮,就会以为是脚垫,其实这才是嵌入甲沟的甲缘增厚的表皮,是增生肉芽的附属物。
肉眼看不见的“脚垫”初期症状是:剪掉的指甲长出一段后,不会变平,而是继续往肉里面扎,扎进去一点就会引起甲沟的肿胀和红肿。这时候,绝大多数的朋友不以为然。其实这已经是嵌甲的早期症状了。
中期的嵌甲有三大症状:
1、细菌侵入甲沟后,趾甲与甲床分离,导致甲下积脓。
2、甲沟处红肿、疼痛、化脓,成为局部化脓性感染(甲沟炎)。炎症可自行消肿,但趾甲刺仍未剔除,过了一段时间后,趾甲刺扎入甲沟后又发生感染而肿痛。这样反复复发,迁延不愈。
3、如果嵌甲、甲沟炎治疗不及时,感染渐趋限局,由甲沟旁的皮下组织扩散至骨膜,可引起部分或全部甲骨髓炎。
脚垫后期症状
如果趾甲长期刺入甲沟,局部长期处于浸渍状态,可促使甲沟处的组织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增生的肉芽),并出现肥大性病变。嵌甲和增生的肉芽互为因果,引起甲沟处组织增生,出现鸡眼、过度角化,局部皮肤纤维组织增生,趾甲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