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基怎么看幼犬骨量?
“骨量”这个词在犬类繁育中是个比较专业的术语,是指骨骼的密度(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厚重程度)。比如同一窝的小狗中,有的可能看起来体积一样大,但骨量大的那个就会显得“结实”一些;而骨量小的那只会显得“苗条”一些。 影响“骨量”的因素有很多,遗传、饮食等等都有关系。通常我们挑选小狗的时候会注意看“四肢”,因为大腿跟小腿都是“骨头”比较多的部位,而且不容易隐藏。所以观察这些部位的骨骼情况就能大致判断“骨量”了。 另外,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让小狗看起来“体型更大”,会在小狗刚刚断奶的时候就给它们注射或饲喂激素,这种方法可以让小狗在短期内发育得快一些,但是副作用是非常大的!长期食用含有激素的动物肉类都会对人类的生理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大家在购买宠物的时候一定不要贪图“大小”哦~ 一般情况下,3-4月龄的小狗的腿部和腰部都可以观察到较为清晰的骨骼形状了,可以借此来判断“骨量”。
如果不知道该选择骨量大还是骨量小的小伙伴,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取舍:喜欢丰满圆润一点的就可以选骨头较大的,反之可以选择骨头较小的小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同品种之间的体格形态有差异,例如英系的短毛比德芙更圆,美系的长毛比较瘦长,但这些差异是体现在成年犬身上的。对于刚断奶或者正在发育时期的幼犬来说,“瘦小”并不代表着缺乏营养——特别是现在人们普遍能够给予小狗更好的照顾。相反,过胖的幼犬反而不健康。所以在挑选阶段应该把握一个原则——“不胖也不瘦,正正好”。 想要科学养宠,就赶快学会这招吧!
在我们柯基繁育界中,公类犬的骨量,一直被宠主们所重视,毕竟我们选种的目的,大多数的还是为了繁育。而我们繁育的第一要求,就是将更好的遗传基因带到子辈中。骨量,我们一般作为“公类优劣性”,评判的标准之一。
所以,挑选到一只拥有优质基因的小狗,对于所有繁育师和宠主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想要挑选到一只骨量大的狗狗,我们从幼犬就可以看出征兆!
在小柯基40日龄之前,它的骨骼和牙龈会很软,它的站立和走路会显得比较笨拙,所以40日龄以前的幼犬骨量,是不具备考察价值的。
在30日龄到50日龄这个阶段,它进入快速成长中。而这个时期,又称之为“小狗的最丑年龄段”!因为它们会出现,腿部骨骼生长比身体更快,体表被毛增长紊乱,牙齿正畸等诸多生长发育问题。
不过这个期间,小柯基的站立和行动能力,开始接近成犬了。所以从这个期间,就可以对幼犬的骨量进行观察!
观察幼犬的骨量,重点要看三点!
第一点:头部
头部的骨量,对一只犬来说是很重要的。“头重脚轻”的犬是不具备当种犬的权利的。所以,我们选犬可以从头部的骨量开始考察!
一般犬只头部的骨骼,到犬只成年,都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它幼年期骨骼的宽度和饱满度,是几乎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从犬只这个阶段对头部进行骨量大小考察,几乎不影响它的成年犬头部大小。
第二点:站立和运动时的姿势及协调性
小狗的骨量,其实从骨骼构造上来说,小柯基的足骨,胸腔肋骨和头顶枕骨,这三个位置的骨量大小最为重要。
虽然骨盘的直径也会影响公狗的骨量,但这个部分的考察价值不大。我们从这三个位置,在犬只站立和运动姿势上的投影特征,就可以判断犬只的骨骼密度和量级。
一般大骨量的幼犬,在站立时后腿的腓肠肌会高出胫骨较多,因为较大的足骨会将腓肠肌向上提高。而在移动中的大骨犬,因为大足骨的牵制,一般会出现足部高抬和髋部过渡的肢体运动特征。
而小骨犬,它们站立姿势会更加轻松,运动中也可以更加流畅。同时小骨犬在运动时,会表现出足部贴近地面和髋部内收姿势的动物运动特征。
第三点:背线
小柯基的背线,也是我们选犬中很重要的部分!一只柯基,只有大骨宽阔的背线,才能拥有超高的颜值!一只大背线的柯基,它的足骨和齿骨,一般是比较大的。而小背线柯基,容易出现小足骨小齿骨,它们的犬体一般会显的“尖细”一些。
大背线柯基一般毛质也比较好,同时在站立和运动时的姿态比较有气势。它们在运动中容易出现背线有节奏起伏的运动特征。
不过幼犬背线,一般到100日龄,才进入稳定发育期。所以,选犬时如果幼犬日龄比较小,背线考察价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