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是什么颜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颜色,这种颜色会延续到头发、眉毛、睫毛和指甲中,在耳道内外壁也会有一些表现。 通常来说有3种类型的人——深色型、浅色型和混合色型。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不同颜色耳道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
1. 深色型 深色型的颜色主要来源于外耳道皮肤中的色素颗粒(如酪氨酸、苯丙氨酸等),这些色素颗粒在通过表皮层的细胞之间层层扩散,最后在外耳道皮肤表面沉积,从而形成深浅不一的黑色或者棕色。
2. 浅色型 与深色型相反,浅色型的颜色是由于真皮层缺乏色素而产生的。但是,由于真皮层位于表皮下方,是看不见的,因此我们只能看见浅色的表皮层。虽然从肉眼看起来,它们的颜色很相近,但实际上差别很大。
3. 混合型 有的朋友属于混合型,既含有色素成分而使耳道皮肤呈深色,又因缺乏色素使耳道皮肤看上去呈浅色。实际上,这样的朋友们在刚出生时,耳道往往是粉红色的,随后逐渐被染色,变为现在的颜色。 除上述三种类型外,极少数人还会有蓝染色的耳道,这在临床上是非常罕见的,可以将其归结为特殊类型的浅色型。
外耳的颜色为皮色。外观上分为耳廓和耳垂两大结构。耳廓分为上部的耳甲和下部的耳屏。在耳甲内有两块弓状的隆起,外方的叫耳甲腔,内方的叫耳甲艇。上、下耳甲之间有裂隙,叫做耳甲间。耳甲的前方有三组平行排列的结节,称为耳轮及其内方的对耳轮和对耳屏,对耳屏和耳屏之间的裂隙叫耳屏间切迹。在耳甲下部和对耳轮的后上方有一漏斗状的凹陷,叫耳道外口。以上为外耳的各个部分。
外耳道由皮肤衬托的软骨部和骨性部两部分组成。内耳道长1.2~2.5厘米,外口稍宽,向前和略向上,在外口的后上方有耳屏、对耳屏、耳甲腔和耳甲艇所遮盖。外口的皮肤有数条横向皱纹,称为皱襞,容易藏污垢和适于细菌滋生。在耳甲艇与耳甲腔交界处,有一横向裂隙,称为耳舟。于耳甲与耳舟的交界处有一斜形凹陷,称为耳舟切迹,其位置与外耳道峡部相对。外耳道皮下组织少,腺体也不多,皮肤与骨膜结合的比较紧密,仅在软骨部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在骨性部皮肤紧张致密,若有炎症时,肿胀压迫神经末稍,产生剧烈的疼痛。
皮肤上还有许多细小的皱纹。由外耳道的骨性峡部向内再向前至骨性外耳道底,长6~7毫米处有3~4个突起,为鼓膜锥隆起,它为鼓膜上切迹纤维所附着处。在锥隆起前上方有骨性凸起称为骨锥。在外耳道底的内上方有光亮而有弹性的薄膜,叫鼓膜,它把外耳道底部和人的内耳分开,成人呈倾斜位,和外耳道底成45?~50?倾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