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耳朵长在哪里?
题主说的是耳斑吧,这个在鳞翅目昆虫的耳朵位置有一个与耳道相通的突起叫做耳突(图1),这个耳突上生有毛状听器(图2),所以可以认为这里有听觉器官。 但是这些昆虫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听器来听声音。因为昆虫的头骨是一个中空的骨骼,它的感觉器官,尤其是听觉器官是比较简单的,不能像人类一样把声波传输到耳道内,再通过鼓膜和听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而且它们也没有外耳道,耳突表面的毛状物并不是真正的耳朵毛,而仅仅是一些纤毛,所以它并不能很好的收集声音。 大多数昆虫的听觉系统是很脆弱的,它们对声音的反应大多是反射性的(比如听到声音立即躲避),而不是通过听觉产生有意识的应答。
不过也有例外,例如蜜蜂能依靠听觉来识别不同的声源(比如不同的翅膀振动频率代表不同方向的来风,这是飞行时的定向依据之一)【1】,又能通过头部运动来跟踪移动的物体(这有点像猫科动物“跟踪”人类的脚步声然后突袭的行为)【1】。但这些都是它们的祖先经过漫长进化才获得的本领,而不是现在所有的昆虫都具有的能力。 所以从遗传和物种演化角度来说,昆虫没有真正的听力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要节约成本(能量消耗),要把结构简单化以供其他重要生理功能使用。所以自然选择会让那些听觉不敏感的昆虫获得更多的生存优势。
当然,有些昆虫为了适应特定环境,它们是可以调整自己的听觉能力的。例如豆娘(蜻蜓的近亲)的幼虫生活在水里时,它们的耳突会进入水中,从而获得水中的听力,这样才能察觉水中猎物的声音(这对于它们捕猎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在它们成虫期飞向高空寻找配偶的时候,又可以通过振翼发出“求偶信号”,此时又有高空的听觉能力。
总之,一切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让昆虫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能量、物质)来保持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