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病啥症状?
“白点病”的学名叫做“小瓜虫”,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主要寄生在鱼类体表或鳃上,偶尔也见于消化系统中;人类食用了受感染的鱼类可能会患本病。 小瓜虫形态像几个紧密排列的金黄色针头,成虫大小一般为25~30um×1.5um(长度与宽度之比约为 2.5),形似西瓜子状,故此得名“小瓜虫”。这种虫子一般生活在水生植物附近,当它从叶片上落下时很容易进入水中,一旦水中的温度、酸碱度等适于它的生长时,就开始大量繁殖。
小瓜虫是一种寄生虫,因此其生活史比较复杂。首先由寄生虫的幼虫期在鱼体表面爬行并寻找适宜的寄生部位,这时小瓜虫会暂时停止移动并转向周围游动,此时虫体的边缘出现很多突起而呈波浪状,这是小瓜虫的口部,可看到有细长的口针及两行不整齐的牙板,在此阶段小瓜虫可以摄取食物。不久小瓜虫开始在皮肤内移行为粘液状态,此时若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到很多弯曲前进的小虫。最后小瓜虫在皮肤内发育成熟,虫体逐渐变为椭圆形的雌雄异形,此时小瓜虫的表皮层下的细胞开始分裂,形成卵囊,每个卵囊中含有5~6个细小的孢子,当条件适宜时,其中的一个孢子发育成新的寄生虫,开始新一轮的感染循环。
目前发现的小瓜虫的敏感药物有杀虫剂阿苯达唑和硝基呋喃类。前者对于线虫类的寄生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后者则对原生动物(包括蠕虫类和寄生虫等)有效。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前,最好先进行病原体检验,以便有针对性用药。
如果发生本病应及时将病人隔离,并对患者所用的器皿、衣物等进行高温蒸煮等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在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护理,注意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