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狂犬病发作的症状有哪些症状?
狂犬病发病过程 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1-3个月,最长可达10年之久。
1、前驱期:患者较有精力,活动增加,但常无明显的情绪变化;发热现象少见;对声音、灯光、风等刺激如夜间狗的吠叫、车灯照射、扬起的灰尘及陌生人的接触等,可以引起反射性脉搏加速、出汗、面红、恶心等症状;此期的精神症状并不突出而局部肌肉痉挛性疼痛常见,多发生于肢体近端和头部。
2、兴奋期:此时病人已属中度至重度感染,多数患者的前驱期约2-4天,接着进入兴奋期.主要的精神症状是恐水表现为喝水时强烈的咽喉肌痉挛使患者难以将水咽下或喝水时即使已忍不住也要把水吐掉甚至听到或见到水、饮水、喝水或喝水声均可引起剧烈的咽喉肌痉挛。其他诸如流涎,呼吸喘促,出汗较多、低热、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恐惧不安、烦躁失眠等全身症状也可见到
3、麻痹期(末期):仅持续6-18小时,患者逐渐安静下来,肢体痉挛解除,吞咽困难好转可进食进水,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出现精神萎靡,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和视线追踪减弱,眼球混浊,一般于末期的第6-18天左右,患者因衰竭而死亡。
一、 狂犬病的临床分型 目前临床上通常按病程将狂犬病分为3型:
(1) 狂躁型又称急性脑炎型,最常见约占79%以上: (2) 麻木型又名哑型,较少见占15%~20%; (3) 昏睡型又叫慢性脑脊髓炎型:罕见,不足1% 二、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期:
(1) 前驱期:一般持续1—3天,病人虽感觉不适,但尚能坚持工作,在发热期间可有低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恐惧不安,烦躁,怕光,怕水,厌水,但很少有咽喉部痉挛。
(2) 兴奋期:由前驱期很快转入,可延续1—4日,这时除恐水症状显著加剧外,病人还出现言语障碍,吞咽和咀嚼困难,极度的恐怖表情和焦虑,常有舌头发绵,唾液增多而不敢吞吃,病人时常蜷曲不动,少动或少说话并逐渐进入昏迷状态,病人多死于呼吸循环功能不全。
(3) 麻痹期:为疾病的后期,大多在病程后3~4日内进入该期,此时体温恢复正常,恐惧不安症状也逐渐消失。病人的意识处于朦胧状态,反应迟钝,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身体感觉及运动机能逐渐发生弛缓性瘫痪,常先呈肢体软弱无力,继之发生肢体麻痹。
三、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暴露史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临床诊断标准如下:
1.有明确的狂犬病接触史。
2.有典型的狂犬病病情发展过程,包括恐水、紧张、恐惧以及麻痹等症状,并且这些过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狂犬病诊断标准。
3.具备以下项目中的两项者①血清或脑脊液中狂犬病病毒抗体阳性结果;②脑组织培养有狂犬病病毒生长;③血清或脑脊液中抗病毒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呈阳性;④脑实质检查存在病毒感染证据;⑤排除其他相似疾病。 四、治疗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及其救治手段因此预防更为重要! 暴露后处置原则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时机和剂量:被狂犬病动物舔触的伤口(含口腔)黏膜和粘膜破损处应立刻用200IU/ml的被动免疫制剂0.5ml作局部浸润和注射,并在24小时内注射主动免疫制剂。
咬伤严重者应在6小时内注射第二次被动免疫制剂,每周二次,共三次,每次各0.5ml;咬伤者全程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的同时必须全程足量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每剂20微克/kg,儿童每针间隔时间分别为3周、1、2、7,成人每针间隔时间为1、3、7、14、28、90d。